腫瘤相關性貧血診斷及病情評估中,應該測定紅細胞壽命(CO呼氣試驗法)(RBCS),當RBCS(紅細胞壽命)測定值為50~70d時,提示CRA有溶血原因;當RBCS(紅細胞壽命)測定值為<50d時確診溶血發(fā)作,且RBCS(紅細胞壽命)測定值越小,溶血越嚴重[2],即溶血是CRA的重要原因或主要原因。
RBCS是溶血診斷的金標準指標,由于RBCS測定的長期缺位,“傳統溶血指標陽性”與“溶血”常常被本末倒置。
該指南還指出“RBC破壞源于許多因素,包括內在因素 ( 如酶缺陷 ) 或腫瘤化療藥物 ( 如抗代謝藥物 )、惡性腫瘤本身刺激自身免疫性溶血 ( 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) 或腫瘤產生的炎性細胞因子 ( 如腫瘤壞死因子 )等。失血可能是由于急性出血或腫瘤相關凝血障礙( 如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)?!保▍⒖嘉墨I[1]p.2),即,化療藥物會導致溶血(即紅細胞壽命縮短)。
此外該指南還指出“化療導致的 CRA 骨髓抑制是腫瘤化療和放療的常見不良反應?!?、“這些藥物能促進紅系細胞凋亡,同時還能造成腎臟損害,損傷腎小管細胞導致內源性 EPO 減少而引起貧血?!薄盎熁蚍暖熤苯訉е碌?RBC 生成減少也可表 現為正常細胞性貧血,因為治療引起的骨髓抑制造成多能干細胞枯竭。”(參考文獻[1]p.3)即,化療和放療會導致造血抑制或紅細胞生成減少。該指南進一步指出“原則上,Hb低于80g/L時,不建議腫瘤患者進行化療治療。”(參考文獻[1]p.15)綜上三段內容可見,化療會導致溶血(即紅細胞破壞增加,亦即紅細胞壽命縮短),化療還會導致造血抑制、血細胞生成減少,以往主要關心白細胞、血小板減少問題,因為白細胞和血小板壽命較短只有5-7天,很少關心紅細胞減少問題,因為通常認為紅細胞壽命為120天左右,很長,所以認為造血抑制導致的紅細胞生成減少對Hb影響不大,即使影響了也可以通過輸血來解決問題。實際上,紅細胞壽命為120天左右只是健康人的值,而對于病人,紅細胞壽命往往遠遠短于120天,紅細胞壽命只有不到健康人的一半甚至更短到只有十幾天,而且輸血又有很多副作用,除非應急應盡可能避免輸血。因此,可得出如下推論:
擬對腫瘤患者進行化療之前,除了要測的血紅蛋白濃度Hb之外,還必須測定紅細胞壽命RBCS,Hb低于80g/L不建議腫瘤患者進行化療,RBCS低于50d時不適合進行化療,RBCS處于于50~70d時,也不建議化療,應休息調養(yǎng)到RBCS不低于70d時才可考慮進行化療。因為“RBCS(紅細胞壽命)測定值為50~70d時,提示有溶血;RBCS(紅細胞壽命)測定值為<50d時確診溶血發(fā)作”[2],RBCS小于70d,特別是小于50d時,患者在化療前已有溶血,在進行化療必定加重溶血,肯定影響化療的效果。
該推論得到新近發(fā)表的多發(fā)骨髓瘤化療效果受紅細胞壽命(RBCS)影響的研究結論的證實:RBCS大于61d的多發(fā)性骨髓瘤患者化療效果顯著好于RBCS小于61d的化療效果[3]。
根據《腫瘤相關性貧血臨床實踐指南(2015—2016版)》,目前歐美國家將EPO作為治療腫瘤化療相關性貧血(Hb≤100g/L)的重要選擇(見參考文獻[1]p.14),在國內,EPO 治療已經成為國內治療CRA的首選方式,雖然療效確切但仍有部分患者對EPO治療貧血無效(見參考文獻[1]p.12)。EPO是促紅細胞生成的,如果用了大劑量的EPO仍然無非改善貧血,那就應該進一步找出原因。貧血的原因無非是紅細胞生成減少或紅細胞破壞增加兩大類,用大劑量的EPO還不能改善貧血可能是對EPO反應鈍化或者未鈍化但紅細胞破壞增加嚴重,即紅細胞壽命縮短,因此可以得出:
對EPO治療無效或效果不明顯的CRA患者,應測定紅細胞壽命(RBCS),以明確是否因為紅細胞破壞增加導致貧血治療無效或效果不明顯,特別是對效果不明顯的患者,網織紅可能也有些許提升(但提升不大時),如果紅細胞破壞也有些增加(但增加也不多、即所謂不典型溶血時),測定紅細胞壽命RBCS,可精準判定EPO治療無效或無顯效的原因。如果有RBCS縮短的原因參與,可考慮用延長紅細胞壽命RBCS又能促紅生長的藥物如羅沙司他[4],等。
前面的指南已指出,化療會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且會造成骨髓造血抑制,因此,化療期間除了監(jiān)測Hb之外還應監(jiān)測紅細胞壽命RBCS,否則會出現紅細胞生成抑制且又破壞過多導致Hb迅速下降的危險情況,這也就是:
臨床應用之四:腫瘤患者在化療期間監(jiān)測Hb的同時還應監(jiān)測RBCS
腫瘤患者在化療期間監(jiān)測Hb的同時還應監(jiān)測RBCS,考慮到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恢復還需要時間,故當RBCS<20d應停止化療病密切關注Hb變化,如Hb迅速下降應采取必要的Hb維持措施和骨髓抑制恢復措施。
初步病例研究提示紅細胞壽命較LDH、HB更加敏感、更加可靠地反映病情的變化。
具體病例:
盧某某,女性,62歲。頸部淋巴結腫大,診斷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Ⅱ期A來院。LDH、血沉、鐵蛋白均正常。2019-09-26給予R-CHOP方案化療一個療程,頸部腫大淋巴結消失。

療效觀察。
最低藥物維持劑量。
具體病例:
容某某,女性,34歲。骨髓穿刺/活檢診斷VSAA。ATG治療后,細胞逐漸恢復,但腎功逐漸損害,環(huán)孢素應逐漸減量。監(jiān)測紅細胞壽命(RBCS):RBCS達到100d左右可考慮減藥,減藥后RBCS會略有下降,減到RBCS能維持在80d左右(在血液學意義上的>70d的正常值范圍),即達到預防復發(fā)與減少腎功能損害之間的平衡的最佳低劑量維持狀態(tài)。

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判定和透析效果判斷。
參考文獻:
[1]腫瘤相關性貧血臨床實踐指南(2015—2016版)[J].,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腫瘤相關性貧血專家委員會,中國實用內科雜志, 2015, 35(11):921-930.
[2]紅細胞壽命測定在血液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,中華醫(yī)學雜志,2019年8月13日第99卷第30期 Natl Med J China,August 13.2019,Vol.99,No.30
[3]Yanfang Wang,et.al.,Use of Carbon Monoxide Breath Test to Assess Red Blood Cell Lifespan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,J. Breath Res. 13 (2019) 046008
[4]Xiaowei Yanga,Bing Zhaoa,Jing Wangb,Lei Wangb,Min Taoa,Jing Lua,Jiangong Lina,Jing Suna and Rong Wanga,Red blood cell lifespan in long-term hemodialy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roxadustat or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, RENAL FAILURE 2021,VOL.43,NO.1,1428–1436.